English

中风不是老年人de专利

2000-02-07 来源:生活时报 王京华 我有话说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总称和俗称。所谓中风是指脑血管局部阻塞或出血,导致脑部组织产生缺血或损害。中风是现代人闻之色变的杀手之一。同时,由于中风常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后遗症,如常见的半身不遂、视觉模糊、丧失平衡和语言等,后果颇为严重,更叫人闻中风而心惊。

在新加坡,每年约有5000个中风病例,患者数目还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1995年,约有1700新加坡人死于中风,占全年死亡人数的11%。根据世界卫生机构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有460万人因中风致死,约等于新加坡人口的两倍。

10%病人年纪45岁以下

在过去,中风病人一般以老年人或年纪偏高者占绝大多数,一般认为,中风病人大多在65岁或65岁以上者。根据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994年的统计,共有10%的中风病人年纪在45岁以下,其中还包括一些

年纪在二三十岁者,同时,另有10%的病人,年纪在45岁至55岁之间;30%的病人则在55岁至65岁之间,其他50%的病人才属于65岁以上者。这家医院的拉曼尼医生说,过去人们以为中风是老年病或是年纪偏大者的问题,年纪轻就不必担忧会受中风威胁,但这种说法目前已不全然正确。

生活压力与中风

中风高危险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疾病患者;患有这些疾病者应该积极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换句话说,预防中风首先一定要控制这些会导致中风的疾病,以排除中风的种种危险因素。尤其高血压和出血性中风有很密切的关系,要预防中风,一定要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稳定。

也有人说,现代人生活紧张,是造成中风病例居高不下的原因。那么,压力与中风有关吗?拉曼尼医生说,压力不会直接造成中风,但长期生活在压力下的人往往会因此忘了服食控制高血压或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的药物,或因而以抽烟或增加抽烟的次数来排解压力,无形中也会增加患上中风的机率。

拉曼尼医生说,一些年纪偏大者,即使没有这些致病因素也有可能患上中风,而一些年轻人虽然年纪很轻,但因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致病因素,也很可能发生中风。

从日常生活着手控制

若在日常生活、饮食活动中小心谨慎,中风其实也是可以加以防备的。平日饮食要均衡节制,以清淡为主,最重要的是少吃甜食,少吃盐、少抽烟、多吃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

一般人不明白食盐与中风的关系,拉曼尼医生说,盐不会破坏大脑,但是,盐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而高血压又是出血性中风的主要导因。由于颈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主要血管,吸烟会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若想预防中风,首先要戒烟。

其他如适当的运动可减少或降低中风的机率。如大约每星期运动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尽量让自己有机会活动手脚或流流汗。

中风的预兆

中风的发生有时来得突然,有人在驾车时突然发病,有人一觉醒来发现半边身子不能动,来势汹汹,教人措手不及。有些高血压病人则因为突然情绪波动,中风发作。但也有些病人在中风之前有一些预兆发生,如有些病人在正式发病之前,面、唇、舌、手臂、手指左侧或右侧会产生间歇性麻木,各部位麻木程度不等,活动感到力不从心。有些病人会突然感到口齿不清,严重的甚至会失去说话的能力,以及暂时性失明。

另有一些病人会突然发生严重的头痛,而且大多是一边头痛。也有人有发作性头昏,发作起来有如天旋地转,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十秒钟。又如晕倒,有些患者会突然感到眼前一阵昏暗,接着跌倒失去知觉,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这种种预兆的出现常是突然而短暂的,但若有以上警讯,切勿掉以轻心。

拉曼尼医生说,如果怀疑自己有中风的倾向或病征,应该提高警惕,立刻找医生急救。若是一时找不到医生,应立刻到医院的紧急部门求诊。有时候类似中风的病征如头痛等现象发生未必就是中风,很可能是脑瘤等其他疾病,但无论如何,若能尽快找医生求诊,有备无患。

中风分两大类

中风可分为脑出血和脑血管阻塞两大类:

⒈脑出血脑血管破裂出血,又名出血性脑血管障碍,一般简称脑出血。脑出血又包括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一般上由于长期生活紧张,压力大而又无法排解,或不能排解,或因操劳过度,情绪激动,大发脾气等。

⒉脑血管阻塞血流不通;又称缺血性脑血管障碍,简称脑梗塞,可分为脑动脉、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由于病情和性格不同,中风病人的预后也各有不同,有些人中风发作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和训练,仍然可以过着和常人一般无二的生活;有些病人则可能一辈子站不起来或走向死亡。因此,中风病人的复健对于病人日后的生活非常重要,它有助于一些半身不遂或部分瘫痪的病人重新学会走路、行动,一如以往般的生活。若病人能坚持进行康复治疗,再配合家人的支持与协助,大有希望走上康复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